首页 > 开云体育入口 > 振动时效设备

济南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 建设一流国家高新区

更新时间:2024-05-22 01:57:20  作者: 振动时效设备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变电站智能机器人,不但可以代替人工对电站设备做各项检查,还可自行充电,并于2013年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金奖。

  山东华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豪克能机床,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制造业公司可以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高端加工装备,被业界称为机械加工领域的一场革命。

  日前,记者在济南高新区采访,被一个又一个创新技术和产品所吸引,并切身感受到创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巨大驱动力。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13年,园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5亿元,获各类专利授权2231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8家;园区研发总投入占到出售的收益的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3%,在全国高新区中处于领先水平。

  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玉星表示,从最初的成长、壮大到如今的蔚然之势,济南高新区始终致力于推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打造从中试、孵化、加速、产业化一条龙发展的优良环境,并从这一战略中大受裨益。

  鲁能智能和华云机电这样的创新企业在济南高新区并不是个例。参观济南高新区的展厅后,人们会发现,这里每年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着大量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慢慢的变成为区域创新的源泉。

  提到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是最具创新力的群体。为帮助这一些企业发展,济南高新区打造了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和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两个国家级孵化器。

  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自成立以来,共投入资金约12亿元,建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通信测试、量子通信研发、卫星通信研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研发等八大技术支撑平台。平台建成以来,坚持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面向园区企业免费使用,避免了企业自购开发、测试等设备的资金投入,形成了“政府资金投入—企业无偿使用—企业研发和市场能力提升—税收贡献增加”的科学发展模式。

  在这些平台的推动下,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底,园区聚集企业近1400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62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4.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715亿元,增幅27.7%。

  济南创业服务中心则已开始从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转变,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由此崛起。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济南高新区设立了科技风险补偿金,初步形成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融资租赁、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建设了高新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深圳证交所路演中心、山东省金融数据中心已落户,企业股改上市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成绩,主板、创业板、“新三板”都储备了一批优良企业。

  今年年初,济南市有9家企业集体挂牌“新三板”,且全部来自济南高新区,数量占山东省挂牌企业总数的近一半。目前,济南高新区另一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汉峪金谷,正在全力推进建设步伐,建成后将成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济南高新区还进一步加大银企合作力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科研生产贷款。

  人才作为创新的根源,得到了济南高新区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济南高新区累计引进中央“千人计划”20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5人、济南市“5150引才计划”人选276人,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省、市友谊奖特聘专家21人,成为“齐鲁人才特区”的高地。

  提到软件园,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想到现代化的高楼和严肃的气氛。然而,记者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的齐鲁软件园,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一座白色的环形大楼,围合了一个大公园,公园里各种树木枝繁叶茂,人工湖中的睡莲竞相开放,一群孩子正围着广场上的白鸽嬉戏……

  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管委会宣传策划部部长宗昕介绍,在这里工作的软件人才,一下楼就能走进公园,既可以在公园的塑胶跑道上锻炼,也可以选择在附近的品聚书吧喝杯咖啡小憩。

  马玉星表示,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加快创新创业发展,必须靠优良的发展环境来保障。除了齐鲁软件园,济南高新区还以汉峪金谷、齐鲁创新城、会展中心、综合保税区、孙村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园区综合配套水平,不断完善中心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区由园区向城区转变,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提高园区“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努力打造舒适、宜居、优美的城市环境。

  为了进一步促进园区企业未来的发展,济南高新区积极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创新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奖励模式。《关于鼓励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已经执行了7年,并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的情况以及园区发展的需要及时做调整,累计对科技公司的创新扶持奖励资金已近2亿元。

  与此同时,济南高新区积极打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强调“服务是最大的权力,为客户服务是高新区人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园区领导以及机关、园区、办事处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包保企业,成为企业与管委会联系的桥梁纽带,并深入企业、车间、工地开展调研活动,办实事、解难题。

  此外,济南高新区积极培育创新的文化环境,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风尚,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加大对自主创新活动及成果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使园区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沃土和创新创业者的乐园。

  “国家级高新区是改革的先行区试验田。”马玉星表示,过去济南高新区发展依靠的是改革创新,今后济南高新区的发展还将依靠改革创新,不断打造更富有竞争力的城市产业创新体系,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高端化、精深化、尖端化升级中实现突围,用创新精神在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中深入挖掘发展的潜在能力,最终实现国家一流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马玉星坦言,要真正的完成创新驱动,最为关键的是推动发展理念创新,本质上是发展定位创新。未来济南高新区一方面要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另一方面要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所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思想引擎、技术引擎和创新引擎。

  首先要聚焦研发资源,重点加快量子通信、超算等国内一流平台建设,推进齐鲁电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齐鲁制药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重汽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发展;二是要聚焦创新项目,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抓好航天科技、国威卫星等项目发展,加快推进高端容错服务器、三维CAD、量子通信技术等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实施,努力打造几个国内知名的科学技术创新闪光点;三是要聚焦培育孵化,全面加快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全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是要聚焦科技金融,快速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形成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融资租赁、上市融资等多元化梯形融资体系,完善高新区科技金融综合平台建设;五是要聚焦高品质人才,全力推进“齐鲁人才特区”建设,力争成为济南市第一、山东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人才高地,以领军人才为核心构建连接全球、国际国内联动的格局,引进一批高品质人才、带来一批项目、培育一批产业。

  为了确保以上描述的目标得以实现,济南高新区将以体制创新激发活力,以机制创新为新一轮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并着力在环境优化上实现突破。

  此外,济南高新区将在建设现代化新城区上实现突破,把高新区建成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现代化城市核心区、绿色宜居生态区,成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支撑,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国家级高新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证05068455 公安备案:1101053583

  • 上一篇:冶金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初步形成规模 下游钢铁结构调整升级带来机遇

  • 下一篇:章丘开发区15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